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勢頭迅猛,電商賣家數量突飛猛漲。然而,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迅猛發展,也帶來了涉外知識產權侵權糾紛頻發,由此導致知識產權侵權訴訟迎面而來,大量跨境電商因缺乏有效應對策略而受到重創。
一,消極應訴不可取
不少涉訴跨境電商為中小企業,由于缺乏專業的法律服務團隊且對訴訟所持的固有印象,電商企業誤認為美國此類訴訟案件的時間跨度會很長,從而導致在遇到糾紛時消極應對。實際上美國法院的臨時措施和判決執行快捷高效,耗時僅為兩個月。
若被告未出庭應訴,法院將直接依據原告的訴請認定被告故意侵權,判決原告勝訴。如此,被告被判決承擔賠償金額通常會比被告因侵權行為所獲得的經濟利益要高。就單獨的一個侵權行為,跨境電商可能被法院判決承擔十幾萬到二百萬美元不等的天價賠償金。
判決生效后,法院會將被凍結賬號(Paypal)的資產作為賠償金轉至原告賬戶,部分案件的侵權網店將永久關閉。若被凍結賬號的資金小于判決中的賠償金額,被告其他銀行賬號也將處于不安全狀況,一旦被發現有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原告仍會繼續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二,選擇和解降損失
如果跨境電商確實存在著侵權行為,且網店急需解除凍結的Paypal賬號以恢復運營,被訴跨境電商選擇“和解”結案可能系最佳方案。庭外和解作為美國民事糾紛解決最高效、時間成本最低的解決方式,現為此類糾紛案件電商企業及律師優先選擇的應對策略。在大部分被凍結資金賬戶的跨境電商中,70%-90%的電商企業使用侵權商標進行銷售、許諾銷售同類產品。對于電商企業已被查證存在侵權事實、網店急于恢復運營和解除凍結的Paypal賬號且原告索求的賠償金額可接受的情形,電商企業選擇“和解”結案可謂為最佳策略。
三,獨立站分散風險
亞馬遜的封號潮波及數萬跨境電商:大部分企業被封號的原因在于鼓動消費者進行刷單,從而違反了平臺的“濫用評論”規則被罰。雖然此次事件與商標侵權無關,但兩者同樣需要受到平臺賬號被封、資金被凍結等處罰。一夕之間,跨境電商的海外倉庫產品被迫低價甩賣,導致不少企業資金鏈斷裂、瀕臨破產。亞馬遜“濫用評論”封號潮和商標侵權訴訟后電商企業瀕臨破產的現狀所反映出的問題就是國內跨境電商過分依賴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此類事件給國內跨境電商帶來諸多有關運營方面的思考:往后跨境電商可多平臺運作和建立獨立站開展運營,即采取主動分散經營風險的運營戰略從而降低對國外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依賴。但獨立站作為跨境電商的補充方案,不能被誤讀為跨境電商能借此逃避知識產權部署和企業合規建設。
四,賬戶資金勤轉移
在商標侵權訴訟中,不少原告律師會根據被凍結賬號的資金額大小確定一個索賠金額。因此,跨境電商定期轉移 Paypal 賬戶資金,有利于在涉訴商標侵權糾紛時企業能夠掌握更多的主動權,為企業爭取更大的談判空間、降低企業的對外賠償,增強資金周轉能力方便開展后期的恢復工作。
五,合規運營早部署
由于各國法律及電商運營規則的不同,跨境電商在海外經營不時會陷入國內電商行業暫未爆發的風險??缇畴娚淘陂_展海外業務前,必須做好法律盡職調查、熟悉各種規則、把握各類風險。具體而言,企業可引入第三方法律和財稅專業機構開展合規輔導和建立合規審查體系。
鑒于知識產權制度的全面性及賠償責任的嚴厲性,跨境電商不能因貪圖短期利益而忽視知識產權風險。大多數國家在認定知識產權權屬問題時采用“商標申請、專利申請在先”的原則,由此提示跨境電商可以盡早在國內和目標市場國家注冊商標并合理規劃商標續展事宜。